想着遇到喜欢的车不易,明码标价还省去费力砍价的事,兴致冲冲的买它回家。结果喜提新车还没开心几天,就听闻某某比自己少花一万喜提同款,某某某甚至比自己少花两万!心想自己真是个“冤大头”。本以为落幕即止,谁知序幕才拉开,后面发现二级汽贸城里遍地降价的领克车,都是经销商低价抛售异地车的“杰作”。
果然只有“六月飞雪”才配的上早期的领克车主,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买它!回头再看当初销售顾问的“车价透明”“从不优惠”就像个笑话,暗地里各种可以再“谈谈”,真的是心口不一、又当又立的典范,领克就这样成了让人敢爱又不敢靠近的“意难平”了。
按理来说车价由市场、厂家、经销商等统一监管,应该稳定在一定区间损失不大,不至于落地买车后直呼“上当受骗”。可领克从出厂到经销商、各大4S店,再到各位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藏着猫腻。领克作为品牌方价格管控没落实到位,让消费者蒙受不少损失自然难辞其咎。
细细分析其中缘由,领克很多车型上市较晚,用户容易失去新鲜感、购买欲,再加上许多关键技术和产品实质体验,需要技术、时间、口碑的积淀、推广和反馈。品牌方为更好稳定本地车价,树立品牌“统一定价”的良好品牌形象,不让经销商、4S店给顾客优惠,销量自然就没那么高。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高于“市场价”的领客车库存就像烫手的“山芋”,为减少损失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大经销商只好连夜跑路,低价抛售到异地市场。
领克厂家流逝口碑和用户,经销商费时费力还不讨好,消费者蒙受了不少的损失,满盘皆输没一个“赢家”,这“闹剧”自然要收场才能逆转颓势。不觉间,领克已走过六个年头,车是好车,但车价管控还是要调整策略,让消费者受益。总而言之,购车需谨慎,买前先试驾,调研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