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目前在和时间赛跑,产业链搭建实在是千头万绪,整车产能只是其中最大一块,远不是唯一。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钱不是问题。
文/《汽车人》孟华
9月1日,小米汽车完成了工商注册,落户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如154天前雷军宣布的那样,他亲自担任小米汽车执董和经理。
亦庄和小米渊源颇深,最早的小米智能工厂就落户于此,产能100万部手机。舆论紧盯小米造车的进度,雷军这几个月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小米不但是花自己的投资,而且能带动一大批投资。这是继特斯拉上海落地后,“新造车运动”的另一个投资高峰。
项目争夺战
自从3月3日晚雷军宣布造车之后的几个小时,他的手机“炸”了。众多投资人、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办公室和相熟的朋友,都一窝蜂似的向雷军要求投资、邀请落地、高管推介,甚至只是表达关心。
项目考察只用了78天,下决心上项目之后,小米紧锣密鼓地同时几条线并行推进,无非是招兵买马、寻求产能落地、收购子系统创业公司、打造供应链。简单说,就是组织所有生产要素。
和前面这些事项相比,注册只不过是履行一个法律手续而已,却也是一个工作节点。和苹果汽车6年多原地打转(钱花了不少、专利申请了一堆)相比,小米汽车项目推进已经是很迅速的了。
从起意到初步实施,拢共半年多,但舆论界、地方政府、供应商、潜在竞争对手仍不满意,他们都希望尽快看到花落谁家。
这符合雷军的工作节奏和习惯。作为前“中关村劳模”,小米集团创建前两年,雷军日程密集的时候,“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一顿饭3分钟。”
这小半年,雷军密集拜会走访了众多车企和大供应商,有比亚迪、中国一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东风集团、恒大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相谈甚欢,合同几乎一个没签。
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各省市政府都在积极与小米和雷军本人接洽,无疑希望生产基地放在自己的辖区。甚至出现了某直辖市市委书记跑到“竞争对手”的地盘上堵住雷军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