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加速“出海”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成为汽车行业最瞩目的事件之一,也是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案。
那么,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中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等相关方如何回应?中国和欧洲相关方未来又将采取什么措施?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税率介于17.4%至37.6%
基于对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低价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担忧,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盟国情咨文(SOTEU)演讲中宣布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之后,欧盟委员会宣称正在按照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允许包括中国政府和公司/出口商在内的各方提出意见、证据和论据。
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在启动调查的九个月后,欧盟委员会于7月4日宣布,将从7月5日起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7.6%的临时关税,暂定为期4个月。
具体来看,在对进口汽车征收10%标准关税的基础上,欧盟委员会加征的临时关税税率介于17.4%至37.6%。
其中,对于在反补贴调查中被抽样调查的三家中国制造商,比亚迪将被加征17.4%的关税,吉利和上汽将分别被加征19.9%和37.6%的关税。
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20.8%的加权平均关税。
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将面临37.6%的额外关税。
据悉,在相关企业发现最初披露的数据中存在细微的计算错误后,欧盟加征的临时关税税率与6月12日预先公布的税率相比略有下调。
图片来源:比亚迪
中国政府此前曾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利益。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对欧盟出口到中国的部分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但是,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具备采取报复措施的依据,因为我们的做法确实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公平竞争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东布罗夫斯基斯还透露:“欧盟与中国的谈判仍在进行中,如果双方能达成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可以找到最终不征收关税的方法。”
“但很明显,这个解决方案需要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市场被扰乱的情况……而且需要符合市场规律。”
欧盟委员会估计,中国品牌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不足1%上升至8%,到2025年可能达到15%。欧盟委员会还表示,中国品牌的汽车价格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低20%。
中国商务部也在7月4日表示,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举行多轮磋商。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出,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中国和欧洲车企如何回应?
消息公布后,中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业内也非常关注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和应对措施。
正如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Tu Le所言:“由于国内价格战正带来损失,中国汽车制造商迫切希望扩大在海外地区的销售。”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欧洲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出海路”的目的地之一。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最新的关税措施迫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抉择——是自行消化加征的关税,还是提高车辆在欧盟地区的售价,把部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以弥补新增的数十亿美元关税成本。
其中,名爵和蔚来在7月4日表示,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提高车辆在欧洲的售价。特斯拉上个月也表示计划提高Model 3在欧盟的价格。
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比亚迪尚未决定是否提高在欧盟的电动汽车价格。知情人士还补充称,在临时关税生效之前,比亚迪不会有任何决定。
此外,欧盟加征关税的举措可能会刺激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投资建厂,尽管欧洲的劳动力和制造成本高于中国。7月4日,小鹏汽车成为最新一家考虑在欧洲设厂以规避关税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在中国乘联会看来,关税对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影响不大。
但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所长Moritz Schularick估计,最新加征的关税可能会使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减少四分之一,价值约为40亿美元。
图片来源:大众
许多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反对提高关税,其中包括奔驰、宝马和大众。据悉,中国是奔驰、大众和宝马的最大单一市场,约占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大众汽车集团迅速对欧盟最新的声明提出了批评:“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其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 Zips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关税是一条“死胡同”,将损害欧洲汽车制造商,同时可能放缓脱碳进程。
欧洲汽车行业的多位高管此前已反复指出,在中国市场,他们已难以追赶中国竞争对手,因此,他们担心反制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除了对部分中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影响外,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市场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汽车咨询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在欧洲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中,总共有近五分之二是中国制造的。
一些反对欧盟加征关税的人士认为,在当前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之际,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可能会增加,最终将破坏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和欧盟或将展开新一轮博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调查结束时,欧盟委员会可提议征收最终关税。
临时关税将在7月5日开始实施,最终关税将于11月开始实施,期限通常为5年,除非有其他解决方案,或者欧盟成员国的特定多数反对采取最终关税措施。
在此期间,欧盟委员会、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政府层面,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正加紧推进技术层面的磋商。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彭博社此前报道称,中国政府一直希望将调查转变为谈判,包括德国等欧盟国家也一直推动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欧盟委员会也在积极同中国进行谈判,但正如东布罗夫斯基斯所言,欧盟委员会的立场在于——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并有效解决调查中发现的潜在损害性补贴问题。
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在企业层面,欧盟委员会已经走访了中国和欧洲的100多家汽车制造商及其关联公司,完成了大部分调查工作。根据欧盟委员会详细介绍的正在进行的调查及结果,中国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等利益相关方需要在7月18日之前发表意见评论,也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
欧盟委员会的最后报告一般被视为对其临时调查结果的确认,并可能根据收到的意见评论进行调整。最终关税税率往往略低于临时税率,这反映了对其中一些意见评论的接受。
谁决定最终关税?
在加征临时关税阶段,欧盟委员会拥有征收关税的全部权力,不过该机构会征求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并应考虑它们的立场。欧盟成员国将在7月15日之前提交立场。
尽管欧盟委员会在没有行业投诉的情况下启动了调查,但成员国在是否支持加征关税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摇摆不定,这凸显出欧盟在争取对此案的支持方面面临的挑战。
如果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特定多数持反对意见,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可能会受阻。特定多数指的是15个欧盟成员国,约占欧盟人口的65%。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多数反对的情况。
调查结束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不属于抽样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的公司希望获得单独的关税税率,可以在最终措施实施后立即申请“加速审查”,审查最多持续9个月。
如果一年后这些措施不再必要,或者不足以抵消补贴,欧盟委员会也可以进行“中期审查”。
欧盟委员会会经常调查生产商是否通过将零部件出口到其他地方组装来规避关税。对欧盟来说,如果从征收关税的国家进口的零部件价值占60%或以上,并且在组装过程中的增值不超过25%,则被视为存在这种规避行为。
未来,企业可以向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对这些措施提出质疑。中国可以将欧盟告上世贸组织。但是,这两种法律途径都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不难看出,中欧之间势必将展开新一轮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