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打造了世界首艘滚装船“彗星”号。与集装箱运输不同,滚装船不依赖起重设备,通过驾驶车辆一进一出实现装卸,即使在港口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也能高效运输。此外,滚装船甲板层数多、装载量大,成本相对经济。
“彗星”号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每小时装卸效率达1000~2000吨,有效减少了货损和差错。从此,滚装船以“彗星”号为标杆在全球迅速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带动汽车出口激增,大量滚装船订单飞向日本造船厂。随后,随着韩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出口需求的增长,韩国船厂也跻身全球造船行列。
如今,相似的场景再度出现,中国车企成为新的主角。
2023年12月28日,山东烟台港口,一艘“庞然大物”静静伫立,上面醒目标识着“BYD”的白色身影,这就是比亚迪首条汽车滚装运输船“EXPLORER 1号”。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被戏称为“船夫哥”,而如今的比亚迪不仅满足于船夫的角色,还决定成为船东。
比亚迪表示,首条汽车滚装运输船的交付标志着比亚迪海外市场的“自主船运”时代即将到来,将有力保障比亚迪海外市场的快速交付与拓展。
不久后,上汽集团也启航了自己的远洋汽车运输船“上汽安吉申诚号”,为新能源车定制,拥有7600车位、采用LNG双燃料清洁动力。此外,奇瑞汽车在威海建造汽车运输船基地,并购买了三艘新滚装船;广汽集团与招商局轮船合作成立广州招商滚装运输公司。
为何车企选择购船或造船?本文将从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必要性:控制运输成本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激增,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全球滚装船的增速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涨。车企自己购船,可以更好地控制运输成本,甚至运载其他车企的出口车辆赚取运费,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行性:中国造船实力强大
我国造船业市场份额14年稳居全球首位,具备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中国造船业已实现多领域突破,如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等。中国造船业成本优势明显,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为车企购船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前瞻性: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中国车企购船或造船,旨在走向世界,提前布局产业链话语权。面对不公平竞争和海运费用暴涨,中国车企需要掌握更多的自主权。构建海运话语权,成为车企制胜的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