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转变,日渐滑落的不仅仅是日韩系车,同时还有长期占据世界汽车霸主地位的欧美系品牌。尽管大众、通用等企业已经提前意识到适应市场的重要性,没有像韩系品牌一样迅速崩溃,但从转型效果来看,依然还未脱离“阵痛期”。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在北京一家雪佛兰4S店内,刘先生来保养自家的迈锐宝XL,他告诉笔者,家里人都喜欢美系车,本来想买老款迈锐宝,但考虑到空间需求最后购买了迈锐宝XL。车辆开起来并不顺心,油门踏板和后视镜都坏过。“售后说同一批出厂的车都有这个毛病。”
论坛里,像刘先生一样“粉转路”,甚至“粉转黑”的美系车主有很多,美系车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账面数据来看,上汽通用2022年累计销量103.7万辆,虽然守住合资品牌前三名的位置,但同比下滑18.8%,颓势愈发明显,旗下三大品牌——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分别下滑14%、22%和27%。
美系另一大品牌福特在中国市场也难以从低谷中爬出来。长安福特去年销量为25.1万辆,同比下滑17.61%,在2019年开启“2.0战略”后,长安福特销量有过“昙花一现”般的小幅爬坡,但增量没能延续,即便去年蒙迪欧换代上市、福克斯换回四缸机,也没能“盘活”长安福特这盘棋。
美系燃油车在燃油经济性方面不如日系,品牌号召力和品质不如德系,配置和性价比又不如国产,再加上三缸机因素,导致美系车优势尽失。价格已经打了“骨折”,但还是拉不动销量,品牌溢价能力也严重受损。笔者走访的几家4S店,多款车型降价,像曾经的热门紧凑型车威朗,低配车型裸车价不到10万元就能拿下。
此外,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上,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也已经落后。上汽通用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将在今年陆续发布,如别克E5和雪佛兰一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但根据别克现有新能源车——微蓝6和微蓝7的销量来看,2021年,微蓝6平均月销量维持在2000辆左右,进入2022年以来,月销量下滑至1000余辆,微蓝7则一直销量惨淡,月销量仅二三十辆,业内普遍认为,别克E5推出后也很难为别克拨开乌云。
长安福特曾宣布,到2021年将投放5款新能源车,但直到现在也没能实现,今年也没有相应的规划。目前福特中国官网上只有3款在售:领界EV、锐际插电混动版和Mustang Mach-E,其中领界EV是江铃福特旗下车型。
欧系品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大众及捷达品牌2022年销量为239.71万辆,同比微降。合资企业中,根据乘联会数据,一汽-大众销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上汽大众则同比下滑14.7%,主力车型帕萨特、途观L等均表现欠佳。
电动化产品方面,ID.家族2022年在华交付量达到14.31万辆,同比增长102.9%,虽然与既定目标存在差距,但是积极的布局为后续产品的投放提供了信心。去年6月,迪斯不再担任大众品牌CEO一职,由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接替。布鲁姆上任后,宣布将MEB平台升级为MEB+平台,充电和储能技术以及数字化架构将得到全面优化,竞争力增强。随着今年包括ID.7在内的新车投放,大众在华电动车矩阵将从小型车、紧凑型SUV、中大型SUV拓展至豪华中型轿车市场。
“老大难”斯柯达的表现依然令人失望,甚至有传言称斯柯达正在考虑今年退出中国。2022年,斯柯达在中国的销量不足5万辆,从企业内部来说,品牌定位模糊、产品重叠、更迭缓慢、对电动化转型筹备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斯柯达的发展;从外部来说,自主品牌迅速崛起,首当其冲挤压了低端合资车的市场份额。上下夹击之下,今年斯柯达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法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仅剩0.6%,DS、雷诺等相继淡出中国市场,神龙汽车旗下的东风雪铁龙与东风标致几乎成了法系车的全部代表。2021年,东风雪铁龙推出凡尔赛C5 X,东风标致推出中期改款4008、5008,帮助神龙汽车年销量回到10万辆水平。虽然销量有起色,但神龙汽车仍有大量闲置产能。目前,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神龙汽车第二工厂已经由东风本田接手,未来将用作东风本田新能源乘用车全新工厂,通过企业内部优化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今年神龙汽车将销量目标定在了15.5万辆,并发布用户品牌“知音”,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彬表示,今年上半年,东风标致408 X将正式上市;明年上半年,神龙汽车首款面向C端客户的智能电动SUV将面世;未来五年,神龙汽车将密集投放9款全新车型和多款改款车型,其中8款为新能源车型。对比来看,这样的速度仍然较慢。
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领跑者,来到电动时代,合资车企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部分跨国企业的退出警示其他品牌要加大产品本土化投入,更快地把更高端的技术拿到中国。
人们常用“大象转身”来形容大型企业的转型,大象转身固然艰难,但不是借口。随着整体环境改变、竞争加剧,将会有越来越多所谓的跨国车企被中国市场抛弃。合资车企,是时候来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改变了。更多相关得汽车资讯小编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