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登录注册

专注皮卡领域
服务百万皮卡车主

感受广汽本田皓影e:PHEV:优势技术与耐心细致

165次浏览| 更新时间 : 2022年10月25日 16:18
来源:互联网

皓影插电混动版的标准名称,叫皓影e:PHEV,它与皓影锐·混动车型的主要差异,在于外接充电。正是因为这个差异,它俩所面对着的,是完全不同的用车需求。

  皓影插混:适合每天驾车通勤,节假日时常自驾游、尤其以中短途自驾游为主的人。

  皓影混动:更适合经常长距离行驶,以及有日常通勤需求、但安装充电桩不便的人。

  我第一次接触本田的混合动力,是在15年前的新疆,当时只能算“弱混”,如今的这套混动,与昔日已有天壤之别。单看结构——2.0升发动机+驱动电机+发电机+离合器,再加上动力电池和控制单元,似乎也不算很复杂,可效果真是不错,混动车型百公里综合油耗4.9/5.2升(NEDC标准),插混车型因为电池加大的缘故,油耗降至1.3升,如果没有外接充电,完全在亏电状态下行驶,百公里综合油耗4.6/4.7升(NEDC标准)。

  我试驾的这辆插混车型,基本方针是“应电尽电”。即使动力电池只剩下2小格,仪表显示纯电续航为零,起步阶段也照样用电。如果仅仅是短距离挪一下车,发动机根本不启动,全靠电动。

  经过一段行驶,动力电池里有了盈余,或者是外接充了电,低速与中速驾驶,则完全处于电动状态,有些时候把时速加到90公里,居然也还是靠电。

  提车那天,动力电池里的电比较充裕,差2格就满了,于是,从提车回家,再从家去公司,几段路程当中,犹如驾驶着一辆纯电车。可实际上,它与我曾试驾过的某些纯电车,至少有两个显著差异。

  第一是噪音。后者的电磁噪音明显偏高,不知是电机设计的缘故,还是匹配方面有所欠缺。而这款皓影插混的电磁噪音非常低,低到可以将其忽略。

  第二是平顺性。电动机的加速优于内燃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比如我小时候,每天要坐公交车从西内大街到二里沟上学,在7路和105路之间,我多半选择后者,因为它是电车,比汽车开得快。不过,有些电动车在设计与匹配方面的功夫太差,驾驶者稍不留意,就会“忽悠忽悠”的,容易晕车。而这辆皓影插混的平顺性,处理得非常好,让人有种很舒服的感觉。

  试驾过程中,我在二环路上做了一次油耗测试。出发时动力电池还剩下18公里的纯电续航,而测试里程是97公里。电什么时候耗完的,发动机又是什么开始启动的,我一点儿都没察觉。开始以为,启动起码得振一下,多少也能听见点儿响儿,可确实没有。

  因为我家没有充电桩,又懒得去充电站,随后的几天,这辆车始终处于亏电状态,发动机时而启动、时而关闭转为电动,整个过程,都是无声无息,我既没有感觉到发动机启动时、理应存在的振动,也没听见机仓里传来的声响。只能从仪表屏上的动画显示,观察它的工作情况。

  这回试驾,光是这一点,就让我非常感慨——机械技术方面的功夫,本田可真不是吹的,别人一时半会也根本学不会。

  该车的设计思路是以电为主,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会启动,但只是驱动发电机,将发出来的电,提供给电动机,用于驱动车轮。只有高速或急加速状态,发动机才会直接参与驱动。可见,它在多数时候,都是一辆电车——我用自己常规驾驶模式、而不是测试场上的加速测试模式,记录下的数据是:0-100公里加速约9.3秒,40-80公里加速4.0秒。

  挡位按键旁边,有3个键,分别是“运动”、“经济”和“充电”。如果选择“运动”模式,发动机的参与度会明显升高。与其它模式相比,我的感受是犹如换了一辆车——在没有选择“运动”模式之前,这款车很像是辆中型SUV,一方面是它的身材与视野显得很宽大,另一方面源于非常有质感的行驶表现,令人产生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但在“运动”模式下,四平八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激进,此时您会觉得动力非常直接,加速过程给人一种很迅捷的感觉。比如,80-120公里的加速是7.3秒,改用“运动”模式是6.3秒,整整快了1秒。此外,选择“运动”模式后,仪表屏上会出现红色图标与红线。

  平稳与激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追求。我更喜欢它默认的选项,至于“运动”、“经济”和“充电”这3个键,我认为都没必要去选。让系统自己决定它该要做些什么,就已经很完美了。事实上,除了动力,它的另一个精彩就是底盘,悬架显得很韧性。

  车内噪音方面,我记录下的数字是:怠速——40分贝,时速80公里——58分贝,时速100公里——61分贝,时速120公里——65分贝。可见,它在中速时的表现最好,高速时的噪音成绩比较普通。

  驾驶辅助方面的配置挺周全。比如,方向盘下方的操作杆,依旧是传统的左车灯、右雨刮,但在操作杆的顶部,各有一个按键,按下左侧的按键,中控屏上可以显示车身右侧的影像,从而弥补后视镜的盲区,为转弯增加一份安全;按下右侧按键,则呈现出全景影像。

  再比如,该车具备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交通标识识别、主动制动、疲劳提示、倒车车侧预警、前后雷达、全景影像、自动驻车、自动泊车入位等功能。其中,全速自适应巡航不仅可以用于高速公路,同时也能用于城市道路,比如在拥堵路段,可以自动跟随前车,或加速、或减速、或停车。

  与您分享了驾驶感受之后,接下来,再为您介绍一下它的内饰与空间。

  内饰颜色分为黑色、黑+灰,前部的腰线以上,多为半软材质,虽然不是皮革包裹,但也做了些装饰性的缝线。

  车门处的手扶部分,采用了皮质材料。常摸部分,比如车窗按键、门拉手等为硬质材料,自然是为了耐久。

  真皮方向盘的手感不错,但我认为最值得夸赞的,是它的按键,不仅常用功能都集中在这儿,用起来很方便,手感也非常棒。有些车型将此处的按键改为触摸,似乎显得很时尚,但没有手感,也不知道到底按下没有,对于使用来说,非常不方便。

  仪表是一块7英寸液晶屏,两侧为动力电池的电量与燃油的存量,此外还有一些显示图标。用于里程显示和清零等操作的操作杆,也位于仪表盘的一侧,这个设计虽然有些“老”,但用起来很方便,起码比在中控屏上寻找+触摸要快得多。

  液晶屏的面积不算大,内容并无缺席,除了常规的行车数据,还包括动力显示、设定、导航、娱乐、电话等内容。

  中控屏的造型依旧很“本田”,最上端是个出风口,随后是中控屏、空调控制面板和挡位操作区域,这3个部分依靠造型与颜色,几乎连为一体。

  中控屏是一块7英寸的液晶屏,旁边有个旋钮,可以快速进行开关或音量调节,即使“盲操作”也没问题。至于各种快捷键,不是实体的,而是集成在屏幕当中,以触摸形式操作。

  倒车影像是标准配置,画质显得很普通。中配车型增加车侧盲区影像及前后雷达,高配车型增加360度全景影像。

  空调控制面板全部为实体键,给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说到这儿,您可能会发现,我已经几次称赞实体键了——此举并非出于保守。科技进步是为了让人更享受,如果背离这个初衷,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将实体键全部改为触摸操作+语音操作,实际上是给使用者增添了麻烦。就拿开空调来说,如果有实体键,驾驶者根本不用低头,伸手一按就行,最多花费1秒钟的时间。而触摸操作必须得盯着看,至于语音操作,则需花费数倍的时间才能完成。

  中间平台上,前端是挡位操作区,中间是个长长的“卷帘门”,末端是中央扶手。

  挡位操作区的左右,分别是驻车制动和驾驶模式,中间是按键式的挡位操作,驻车挡与前进挡是下按,倒车挡为往回扣,每个挡位均有相应的指示灯。

  打开中间的“卷帘门”,里面有2个储物槽和2个杯座,还有一个USB接口。把喜欢听的音乐拷在U盘、插在此处,就能无休止地聆听,与手机蓝牙传送相比,起码省略了手机操作与充电。

  杯座旁边有个按钮,按一下,杯座的底部就能实现升降,从而保证不同体积的水瓶或杯子,都能放置的很稳妥。这个设计太值得称赞了,看来设计师考虑得很仔细。

  中央扶手的下面,分为两级,打开第一级,是手机无线充电的位置。

  打开第二级,是中央储物盒,容积还算可以,里面有USB接口和12伏电源。

  空间方面,前排宽度为1475毫米,高990毫米,椅面进深500毫米,驾驶席座椅高低可调,调节范围65毫米。我试驾的这辆车是高配——尊享版,不仅有电动皮椅,还具备座椅加热与驾驶席位置记忆。

  再来看看后排——其实已经是隐私玻璃了,还额外增加了一个遮阳帘。按理说,这个配置通常出现在中大型车里。

  后排的宽度是1415毫米,高950毫米,椅面进深530毫米。一般来说,椅面进深500毫米较为常见,有些车为了增加伸腿空间,将椅面减至480毫米。这款车之所以反其道而行,是因为椅面与椅背之间,有个小小的凸起。

  地板无凸起,中间位置最小间距250毫米。后排座伸腿空间比较宽裕,是该车的特点之一。比如,当我把驾驶席调到最为合适的位置时,身后的空间——也就是椅背距离后排座的间距,居然高达400毫米。

  后排中央扶手、出风口与双USB接口是标准配置,我试驾的这辆车的后排座具备座椅加热,并在中间位置增加了控制屏,可以控制音响、遮阳帘等。

  最后看看行李空间——行李厢进深885毫米,最小宽度1050毫米,高830毫米,遮挡板以下高度540毫米。

  由于动力电池的缘故,行李厢里有个“台阶”,高约80毫米。为此,在地板下的储物槽里,设计了一个支架,如果需要地板水平,就将支架竖起。

  我用24英寸行李箱试了一下,可以并列放入4个箱子,上面的剩余空间,再平躺一个——总共可以容纳5个箱子。

  行李厢侧壁上,各有一个拉手,拉动它,后排座的椅背,便可以往前放倒。这种一键式的座椅折叠,用起来非常简便。座椅折叠后,与前排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可以容纳不少行李。

  座椅折叠后,地板长1480毫米,最大长度1850毫米(自后排出风口算起),不过,折叠之后的椅背与地板之间,有个40毫米的落差,未能做到纯平。

  行李厢地板下,是个容积较大的储物槽。除了刚才说的支架,随车还有三角板、反光背心和充电器。在上篇文章里,与您分享该车的能耗时,我曾说过,它可以用220伏交流电慢充,对于住居条件比较好的人来说,回到家,把电接上,就能获得8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在经济方面挺有优势。

  储物槽的两端,各有一个盖板,打开盖板,里面放置着工具、补胎剂和气泵。该车无备胎,如果途中遇到轮胎漏气,将补胎液灌进去,再用气泵打气,就能恢复行驶。我曾在北京去上海的途中,用过类似器材,效果很好,那条胎后来又用了好几年,直到花纹渐平才换。

  最后的总结:

  此次试驾,给我留下的最深感受是,技术实在太重要了,无论动力还是底盘,这些才是汽车的重点。有了领先的技术,再加上细心,把车里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得让使用者觉得很舒服,便是一辆好车。


  上篇文章回顾:开着皓影插混,沿北京二环路跑3圈之后的油耗,令我大吃一惊:百公里油耗3.2升。虽然本田在技术方面一向很有优势,但这个成绩依然出乎我的预料(如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直接进入)。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皮卡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广告投放 | 招贤纳士 | 用户反馈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CopyRight©1999-2022 www.pikacn.com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2000144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