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碳中和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6月30日,引领低碳转型 驱动绿能战略——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碳中和论坛在河北保定举行,长城汽车副总裁单红艳在论坛上表示:“去年,国家提出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目标,加上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整个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挑战。长城汽车更多地把碳中和看作一个重大机遇,目前已经确定了多路线布局发展策略。”
论坛当天,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领域首席专家王芳,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工程总监项延火、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羽等来自行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议题进行了探讨。
为什么要多路线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在国内国际快速落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快了“脱碳”进程。
此前开幕的长城汽车第八届科技节上,这家自主车企宣布将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成为了国内首个公开提出“碳中和”时间表的汽车企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在混动、纯电、氢能等技术领域进行了多路线布局,推出了柠檬混动DHT、欧拉品牌,在清洁能源布局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
对于多个路线方式实现碳中和问题,长城汽车技术副总裁宋东先表示,从未来10年、20年、30年的时间维度看,也许一种能源形式并不足够。空间维度上,涉及全球化和能源发展等各方面因素,我们也不能只做纯电。
“长城对未来社会一个构想。我们认为电氢社会是未来能源终极形态,我们电是非常重要能源,但是氢我们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源。我们认为未来社会是有过程性能源,电能,含能体能源,氢能。”从宋东先的言论中可以得知,长城汽车的基本逻辑是氢能源未来会是跟电网配合最好的含体能能源,能够构成最终社会终级能源体系。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也有相同的观点:“汽车产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制定产品的技术路线,要在全生命周期下考虑碳排放,并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因此,未来技术路线将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果仅依靠单一能源的技术路线将面临巨大的能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