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北京冬奥会无处不在,开幕式的超远距投影、裸眼3D、AR等硬核技术演绎中华浪漫,奥运村机器人大厨让外国友人惊叹不已,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穿着由黑科技材料打造的“战衣”屡获佳绩,与氢能深度结合的交通运输,则是本届冬奥会最重要的科技标签之一。
据北京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北京冬奥会期间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与之相比,14年前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示范运行的氢能源汽车仅为3辆。此外,本届冬奥会还配备了30多个加氢站,来自丰田汽车、北汽集团、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均积极投入到北京冬奥会之中。
交通运输无疑是运动会最大的碳排放来源,“零排放”的氢能汽车,以及其他高科技的应用,北京冬奥会有望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同时也成为展现中国“双碳”政策和绿色经济绝佳的窗口。
氢能完美契合冬奥会
据统计,此次冬奥会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大巴、氢燃料电池小轿车、氢燃料电池特种车等。在客车车型中,福田汽车提供了515辆氢燃料客车,吉利星际提供了80辆城市客车,丰田提供了107辆中巴车。在小轿车车型方面,丰田提供了140辆第二代MIRAI。
选择氢能源汽车作为冬奥会赛事服务车辆,可充分展示氢能应用潜力,迅速提升氢能认知,有益于产业化推进。更为关键的是,氢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本届冬奥会的理念具有得天独厚的契合度。
首先,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明确提出“平原用电、山地用氢”的原则,在各赛区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其次,作为本届冬奥会赛场的张家口、延庆的地势具有山高路滑、温低坡陡的特点,需要新能源汽车具有超长续航和耐低温的性能,为氢燃料电池车发挥优势提供了机会。另外,氢燃料电池非常适合中型和重型商用车对零排放的要求,而商用车行驶路线相对固定,加氢也比乘用车更方便。
充得快、跑得远、够环保
事实上,北京冬奥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的能源类型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在这之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更是近20%。氢能汽车在东奥会大展拳脚,其优势也完全展露在大家面前。
比如,不管是张家口的崇礼,还是延庆的海坨山,山上的温度都低于零下20摄氏度。这种温度下,基本上没有一个电动汽车能爬得上去,因为零下20摄氏度电动汽车没法工作。此外,延庆赛区从下至上,有1500米的海拔差,从北京市区至延庆一路都是爬坡,这对锂电池电动汽车爬坡能力也是考验。与平地相比,爬坡的耗电量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