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哥头
近期汽车制造业有两个新闻报道十分有趣,二者联络起來颇有一丝魔幻现实主义即视现象,第一个事件是全国各地汽车制造商因为集成ic断供,陆续下降预估的生产能力。
第二则新闻报道则是新能源车生产能力比较严重产能过剩,信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方案发布避免新能源车生产过剩的措施。
国家工信部集团旗下赛迪研究院结果显示,2020年底在我国新能源车总生产能力已达2669万台,但上年在我国新能源车总销售量也才为136.7万台,减掉这一部分,也大概有超出2500万台生产过剩。
那麼有哪些导致了生产过剩,大家为何幺又要严防生产过剩?
实际上导致新能源车生产过剩的直接原因,还取决于前些年的“造成热”,从2009年国家工信部表明对汽车开展重点补助,到现在确立新能源车是将来关键发展前景,早已有数以千计的公司前赴后继的进到新能源车领域。
并且因为新能源技术这一跑道过度火爆,以致于涌现一批跨界营销造成的公司,例如如今买手机的小米手机,卖房的广州恒大、软件开发的360这些,进入者一度不计其数。
公布结果显示,2019年在我国增加新能源车整车线束制造企业48家,2020年全年度新注册21 家,目前为止做到479家。
进到这一跑道仅仅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画地”,例如拜腾汽车南京基本建设1200亩加工厂,总投资超110亿人民币,年生产能力做到30万台;又例如宝能汽车,2017年方案总投资300亿人民币,打造出一个年生产能力做到30万台的产业基地;再例如2017年2月,江苏赛麟加工厂开工建设,宣布交付使用后预估一期生产能力做到22万台….
以上并不是个案,反过来是普遍存在,回放前两年相关新能源车的新闻报道,几乎全是某某知名品牌预估项目投资是多少亿,打造出一个年生产能力做到是多少万的产业基地,跑马圈地变成那一段时间的关键字。
自然,这类畸型的产业链产生身后,也有当地政府的一份“贡献”,既能赚得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知名度,还能带动地区GDP及其制造出数以万计的岗位,这类好事儿,可谓是“机”不能失。
但之后的結果大伙儿也都了解,工业厂房创建起来了,生产流水线创建起来了,饼画好啦,但压根没充分考虑那时候的市场的需求吃不吃得了,因此生产过剩,几乎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