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如果按照市场的标准,红旗已经“病入骨髓”,毕竟市场保有量实在太过微不足道。但如果我们从产业的维度来看,便会发现红旗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只是“君有疾在腠理”。
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红旗”的品牌价值,甚至这也是一个无法估价的品牌,它承载了太多汽车之外的属性。
它是情怀,是国车,也是一个个时代的符号与坐标,烙印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但从经营的角度来说,一汽红旗正处在泥沼当中。
一方面是“一汽红旗”这个招牌正面临调侃和解构,甚至红旗最为人熟知的“国车”标签,也正在被“500亿研发经费”段子所取代。
互联网消解了信息的壁垒,这是红旗品牌难以承受之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吉利只花了18亿美金,也就不到126亿就收购了知名豪华品牌沃尔沃,12亿就收购宝腾49.9%和知名超跑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再看看红旗惨淡的销量,2015年5000多台,2016年4800台,2017年销量也多月徘徊在三位数。
无论如何,志大才疏的红旗也无法向国人交代自己这般成绩的。
另一方面,“红旗”的市场化一直都是长久的难题,归根原因就是红旗只有为政治服务的渠道和产品线,缺少为市场服务的其渠道和产品线。
打开红旗的官网,一辆L5,一辆H7,红旗的“不接地气”的不仅是价格、产品线,还有思想意识。
当然,这不意味着红旗没有机会。
恰恰相反,我始终认为红旗还存在“咸鱼翻身”,不对,应该是“凤凰涅槃”的机会。
毕竟,红旗存在先天的品牌优势。
它不是观致、宝沃那样的“空中楼阁”,而是有历史,有人知,有共鸣。
那么,红旗最缺少的是什么?
渠道、产品、营销。
从调任一汽以来,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就曾多次重申:“红旗是一汽的金字招牌,要举全集团之力支持红旗,一定让它发光发亮。”
10月28日,一汽红旗在收归集团后进行了第一个大动作,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与红旗携手,共筑强国梦》的招商公告。
个人认为,这是徐留平复兴红旗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