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皮卡车型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代步工具,皮卡车型在北美地区已连续多年成为销售冠军,甚至形成了独特的皮卡文化,在国内因为政策的缘故几乎很少能够看到皮卡的身影,皮卡在国内的处境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一、法规的无形约束
中国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很多方面需要苏联老大哥提供扶持和帮助。尤其是重工业和汽车工业上的技术、人员支持。国内当时很多标准也都是参照当时苏联的标准调整、制定。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中国才逐步开始有了明确的汽车划分标准政策,但其内容仍较为笼统、粗糙。
原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现废止)将汽车分为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8类。此8类车型描述中也未对皮卡车型明确的描述。
1994年,为把我国汽车工业尽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变目前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落后的状况,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特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产品认证工作成为重要管控手段,汽车产品分为汽车零部件、载客车(M类)、载货车(N类)、摩托车(L类)、工艺装备、基础件6类进行重点管控。
皮卡车在当时的环境下,不论从形象还是功能上,自然而然的化为载货车(N类)车型。只不过当时汽车工业规模很小,其中问题也并未有所暴露,这为如今皮卡行业的艰难发展埋下了一定伏笔。
2011年5月30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向全国各汽车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发布了《关于规范皮卡车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此通知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要求,对皮卡车的名称、技术特征及准入要求进行规范,部分摘要如下:
1、皮卡车产品作为N类载货汽车,以“1”字开头的车型申报,产品名称应为“多用途货车”。
2、整车类汽车生产企业如原有多用途货车产品公告和生产资质,并通过相应的生产条件准入考核后,可申报其他N类载货汽车产品;反之,如原有其他N类载货汽车产品公告和生产资质,并通过相应的生产条件准入考核后,可申报多用途货车产品公告。
3、多用途货车产品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1)设计和结构上主要用于运送货物;
(2)具有长头车身和驾驶室结构;
(3)具有敞开式货车车厢;
(4)载客人数不大于5人(含驾驶员);
(5)最大总质量不大于3500kg。
至此,皮卡车型作为N1类载货汽车身份落定,并沿用至今。
二、技术发展的自身局限性
美国皮卡文化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中国皮卡产品落后约50年。1986年在河北保定,中兴汽车生产下线国内第一台皮卡车型,随后长城、扬子、一汽等车企也投身制造皮卡制造产品当中。
中国皮卡发展之初,多是“借鉴”日韩系皮卡。前独立悬架、后钢板弹簧的底盘结构,注重工具车属性,悬架调教倾向于承载性。
此类皮卡较之当时的轿车,承载性有余,舒适性不足。整体性能表现,是皮卡用户们也多将皮卡定义为工具车,是一种载货工具,皮卡从最初的使用,被灌输了工具载货车的第一认知。
三、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带来的限制凸显
进入21世纪以前,中国汽车工业基本呈现粗放式发展的态势,计划经济带动汽车产品的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红利凸显、加入WTO、人均GDP不断增长等因素,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
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一个重大问题引起人们思考——“城市拥堵”。国家政府开始考虑积极调控,扩建公路、限行限号、鼓励新能源等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出台。
此时,原本化为N类载货车的皮卡车型尴尬处境凸显。皮卡N类车被一棍子打死,中大型城市基本无皮卡出头之日(除少数政府行业专用皮卡车)。个人皮卡用户们出行受阻,整个行业对皮卡限行问题深恶痛绝。
四、市场呼声解禁放行
目前行业主流声音都是希望能够对皮卡车型的属性划分进行调整,全面解除皮卡城市限行。
城市限行整车依然是制约国内皮卡发展前景的主要因素,只有将皮卡从货车目录剥离,划入乘用车目录,享受与乘用车同样的道路使用权,采用同样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
再加上交管部门不要对皮卡制定专门的限制性政策,皮卡在中国才能释放巨大市场潜能。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这份意见稿出台了多项汽车利好规定,并对放开皮卡进城限制做出了进一步说明,令整个汽车市场看到一丝希望。
该《意见稿》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皮卡客货车两用功能,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扩大皮卡进城试点地区范围,将皮卡进城试点范围从河北等6省,扩大到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到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下城市全部取消皮卡进城限制。
相信随着国家皮卡解禁政策的逐渐放宽,皮卡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会有新的提升,皮卡车型品质不断的升级不再是以往粗糙简陋的工具车或小型货车的形象,不断营造出中国特色皮卡文化氛围,相信在不久以后皮卡能够像美国那样在国内神采飞扬,释放本身的色彩,打造出中国独特的皮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