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汽车企业高层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言论。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公开场合表示,合资车企在技术、人才、全球化经验以及全球盈利等方面的积累远远超过本土企业。他声称:“今年一季度,我们在全球挣了21亿美元,这个资金实力足以支持在中国市场竞争。本土企业有这样的财力吗?你们先投入大量资金,搞得一团糟,然后我再等着进来抢市场也可以。”
或许该企业高层所指的本土企业是指新兴造车势力,也可能是指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在内的国内所有汽车品牌。然而,这样的言论不可避免地显示出起亚中国高层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轻视。这也让人们更明白为何起亚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因为在起亚中国高管看来,只要投入大量资金,就能够轻松获取销量。
值得肯定的是,起亚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表现良好。截至2023年1-5月,起亚全球总销量达到129.6万辆,同比增长11.7%。现代集团目前是全球销量前五的汽车集团,超过了本田、三菱雷诺、日产以及FCA等。然而,在中国市场,起亚的销量却逐渐下滑。2023年4月,悦达起亚国内外销量为9835辆,5月的销量暂未公布,使得起亚汽车难以实现年销售额达到10万辆的目标。
起亚曾在中国市场取得辉煌的业绩,年销量曾超过65万辆。然而,其销售数字却随后一路下滑,东风起亚2020年销售仅为50.2万辆,同比下降近30%。到了2021年,销量暴跌至15.8万辆,而2022年更是跌至9.5万辆。
有人认为,即便没有萨德事件,起亚在中国市场也会取得成功。然而,现实却是,起亚汽车的命运早已注定,因为在中国市场,其入门品牌形象早已树立,很难改变。起亚汽车在品牌升级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在性价比方面,又无法与自主汽车品牌竞争。同时,大众、丰田、日产等品牌也在降价求生存,压缩了韩系车的生存空间。
韩系车寄望于将自主品牌逼退,然后自己崭露头角的愿望显得有些过于天真。虽然现代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当前汽车市场竞争的焦点在于产品力、智能化和三电技术。如果韩系车在这些方面不能有引人注目的表现,并持续投入研发,要想重振旗鼓将变得十分困难。退一步说,即便目前的造车新势力因为资金问题退出,仍将有新一轮的造车新势力涌现,韩系车企图捡漏的愿望显得有些过于天真。
事实上,我们此前已经指出,韩系车在技术实力上并不逊色。他们曾在海外市场推出一些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尤其在纯电车型和混动车型方面具备强大技术储备。然而,关键问题在于,韩系车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出现了偏差,未能充分重视这一庞大市场。通过一位高管的言论,我们终于明白,韩系车对中国市场的轻视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内心。鉴于这样的态度,韩系车要在中国市场实现逆袭几近不可能。
实际上,随着国内自主造车势力蓬勃发展,我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迫切需要韩系品牌。韩系品牌如今陷入了半死不活的境地,只剩下口头宣传而无实质进展,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宁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