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大约3000万名卡车司机,他们行驶在中国15万公里的高速和国道上,承载了我国76%的货运量。卡车司机默默付出的背后是以车为家的生活模式,对于他们来说驾驶室就是第二个“家”。从第一辆卡车诞生至今,伴随汽车工业的进步,这不到五平方米的驾驶室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粗狂也好,精致也罢,每个时期都是一代卡友独特的青春记忆。
江淮跨越V7长头重卡
▎古早派卡车驾驶室,卡友追求实用至上
20世纪60-90年代,是我国的“大锅饭”时期,那时全国上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卡车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主要讲究实用耐造,驾驶室的舒适性并不是当时人们的追求,更别提什么设计语言了。
简陋的驾驶室里没有空调,有条件的可以配个小风扇;座椅与驾驶室也是硬性链接,单靠一个海绵垫进行减震,空车的时候,人随车的频率一起跳动,刚吃饱饭上车很可能会颠出你刚吃的饭;卧铺只是为了存放杂物而存在,除了主副驾座椅,没有其他休息落脚的地方,空间十分局促。也正是这种粗狂、毫无舒适性可言的驾驶室,原始的机械感,给人以纯粹的驾驶体验,是很多60后、70后卡友难忘的回忆。
▎电子配置开始普及,卡友开始追求舒适性
时间来到21世纪初,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工业的加速发展,对于卡车行业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变革。除了卡车销量有了飞跃式的增长,卡车驾驶室的整体水平,也随着进口卡车品牌技术的融入,有了不小的提升。
江淮跨越V7驾驶室
环绕式仪表台、人机工程学、机械和气囊减震座椅开始应用;卧铺普遍加宽、内饰和方向盘都采用了更软的材质包裹;空调、电控车窗也成了可选配置,使卡车驾驶室的体验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加之彼时国内各大卡车制造商竞争激烈,争先恐后地开发新车型和新技术,这给了卡友更多的购车选择,也促使卡友对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追求,并开始将其作为购车的重要决策因素。
▎互联网时代来临,驾驶室比舒适更拼智能
时间来到2014年前后,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智能化”逐渐走进了卡友的视野中。各种智能化电子设备的普及,让卡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直逼乘用车,各大厂家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旗舰产品来秀“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