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一个5000亿产值的企业集团,该如何平衡产业布局的风险,或许是掌门人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2021年12月16日15时,在位于济南莱芜德国凯傲集团新建厂房内,山东重工、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按下了首台新能源叉车下线的启动键——一片聚光灯与银色烟花的映衬下,一台红黑相间的电动叉车徐徐从幕后驶入前台。
紧接着,凯傲旗下美国德马泰克在亚洲最大的智能物流工厂也在同一产业园开工建设。至此,欧洲最大叉车集团旗下原有的液压、叉车、智能物流三大主业全部落户中国山东。
作为这一系列投资的推动者,此时此刻谭旭光难掩内心的激动,“德国凯傲和美国德马泰克项目落地山东济南,是凯傲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这是谭旭光花费十年时间才完成的战略布局。
2012年12月,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战略投资德国凯傲集团,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并购纪录。谭旭光发起这场跨国并购的初衷正是为了将其引入中国,与潍柴动力形成业务互补与产业协同。
彼时,潍柴动力主打产品是以柴油机为主的动力总成,应用于重卡和工程机械市场,依赖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领域的拉动;德国凯傲的叉车、智能物流系统主要应用于商超、电商、冷链、仓储,与消费密切相关。
作为山东重工、潍柴动力掌门人,多年来谭旭光持续加重消费领域的砝码,不断增持凯傲股权,直至成为控股股东。在他看来,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的战略价值在于摆脱投资依赖、布局全球市场,实现结构性调整,平衡整个集团在投资与消费不同领域间、中国与欧美不同区域间的布局风险,对冲单一产业的周期性波动,进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稳定运营、可持续发展。
当下,中国重卡市场在2020年达到高峰后进入产业低谷。恰在此时德国凯傲集团全面布局中国市场。
12月15日,在凯傲叉车与德马泰克项目启动的前一天,德国凯傲集团召开监事会会议。在这次监事会上,65岁的凯傲CEO李斯克即将退休。他与谭旭光回忆起凯傲这十年——从并购重组到融合信任再到全面布局中国的历程……
● 摆脱投资依赖
2012年8月10日下午四点,在意大利米兰王子酒店的二楼会议室内,一场中德企业的并购谈判正在秘密进行。
会议室内,一张红色的长桌前正坐着对峙的双方。一侧是重组方、中国潍柴动力的团队;一侧是股东方、全球两大顶级投行——被称为“金融海啸背后操纵者”的高盛集团和“杠杆收购天王”KKR集团。重组标的正是德国凯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