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除了房子以外最贵重的消费品。当汽车坏了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抓狂的,因为修车犹如看病,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没有相关技能的人,很难自己处理,而且拥有专业技能的人,也很难掌握所有的维修技术,就比如医生,擅长眼科的不一定擅长神经内科。所以如果不幸遇到不专业甚至不怀好意的门店,车主极易踩坑,因此各种维修纠纷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维修行业有知识和技能壁垒,而且汽车维修关乎到生命安全,很多车主在“言之凿凿”下,几乎没有主动权。
美国作为燃油车的发源地,早在上个世纪汽车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了,车主对于汽车的接触很深入,对于汽车技术的了解也比较透彻,因此很多人DIY的能力都非常强,自己修车也是不在话下。此外,美国维修技师的服务费相当昂贵,所以一些难度不大的维修保养,如拆装轮胎,他们几乎可以自行完成。但在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拥有汽车的第一代人大多在20岁~40岁,处在一个本身缺乏一定汽车文化的环境里,自己拆拆装装的能力是不太强的;而实际的情况可能也不允许他躺在马路上或者家里的小区车库里去修车,所以他往往是通过维修厂帮忙完成大大小小的汽车维修保养工作。
由此可见,当汽车出现问题时,想要解决车主的用车困扰,不仅需要更换高品质的零配件产品,还需要有高质量的服务来落地执行,因此“产品+服务”才是后市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熟知的大型家电类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因为市场普及程度高,很多人能根据需求和购买能力选择相对应、且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而且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渠道购买,均能享受到相对完善的上门安装和售后质保服务。但因为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零配件产品鱼龙混杂,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而且很多安装服务标准、售后质保政策尚未完全建立,所以车主很难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买车易养车难,说的就是这个现象。所以汽车后市场亟需建立起背后的产品和服务标准。
关于品质方面,汽车零配件基本上可分为原厂件、品牌件、拆车件、副厂件等不同品类,不同品类价格不同。高端车型的车主或者消费能力强的车主,一般优选原厂件,毕竟品质摆在那。但因为商业环境的影响,市场上出现各种鱼目混珠的情况,消费者很难直接通过肉眼的方式辨别,从而让逐利者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