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汽协发布了1月销售数据,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仅为3.9万辆,同比下降达54.5%。当然这一切也是可以预见到的,针对如此现状,行业“寒冬”是否会迎来“春风”呢?
庚子之“难”中的“曙光”
新能源开年的低迷,不乏有新冠疫情的因素,其全面爆发始于春节假期之前的1月21日。结合假期延长,1月中能产生订单的有效工作日只有短短的15天左右,无法提振销量。至2月中旬,各家车企陆续公布销量数据后,新能源普遍下滑,但仍有车企实现了逆势增长。萧条的新能源市场,曙光依旧存在,原因可归结在以下2个方面:
一、购车需求的潜在提升
不难看出,受到本次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发现了私家车的必要性。特殊时期,公共交通暂时停摆,出行变得困难。相对私人的出行环境,对家人健康与安全也更具保障。回想03年的“非典”前后,我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数年的强势增长。或许经2020年此役,对汽车市场或有起到促进作用。
二、多个城市的限牌政策
目前受到城市限牌政策的制约,相较于燃油车型,新能源车型牌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购车人士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个别强势新能源资本依然受到追捧,也侧面印证认可新能源的发展可期。
“曙光”中的“星星之火”
其实2020年的新能源市场走向大可不必一味唱衰,部分车企释放的信号,正如“星星之火”般存在。就以上海和广州为例,新能源和传统企业的表现起到了一定激励作用。
2020年1月7日,由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3正式交付给首批消费者,见证其国内本土化的加速。当然会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将给国内新能源企业“制造麻烦”,将阻断产车型进军中高端纯电动市场的道路。可其实,特斯拉的国产化并不全是负面性的影响,反而有望重塑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推动各品牌产品进一步迭代升级,驱逐个别跟风投机的厂商,最终全面激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全渠道品牌提供充足零部件。
之后将目光投向广州,广汽新能源在1月完成了逆势增长的操作,旗下AionS完成了2648台的销售成绩,同时根据最新的春达车型上险数据显示,AionS的1月新车上险量为2,363辆,与特斯拉成为相应榜单中仅存的二家月销破2万的车型。